时间:2023-03-21 15:08:06 | 浏览:122
中医认为,饮食、情绪、气候及一些生活习惯,可在无形中损伤脏腑和形体,合称为“七伤”。
“七伤”是如何伤身的?又该如何自我调理?名中医们分享了一套“七伤”疗愈指南,内容实用,方法简单,大家可参照指南对症进行调理。
指导专家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大科行政主任黄穗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主任医师张永生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主任邵凤珍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池晓玲
恐伤肾固肾养肾粥汤对症用
在看电视或电影时,我们通常都会看到一种场景:当危险来临时,有些人会被吓尿。艺术来源于生活。《黄帝内经》说:恐伤肾,而肾主二便,如果肾不能正常发挥固摄功能,那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此外,烦躁情绪对肾功能的伤害也很大。
如果因肾气不固导致腰膝酸软、小便不禁等,可将适量芡实磨成粉,用温水调成糊状,再用沸水冲开饮用,可固精气、明耳目。当出现遗尿、尿频、久泻久痢等病症时,可取金樱子30克煎煮取汁,加入芡实15克、粳米50克,一同煮粥食用。
日常养肾,可常喝栗子芝麻粥。取栗子、大米各50克,盐少许。将生栗子用高压锅煮熟,去皮,捣碎,放入洗好的大米中,加水煮成粥,再加盐调味即可。此粥对肾气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疼痛等有很好的调治作用。
风雨寒暑伤形按摩穴位缓解中暑症状
中医认为,风雨寒暑伤形。意思是,淋雨、受凉、中暑等都会引发身体疾病。
具体而言,夏季受寒、淋雨后,会加重人体内的寒湿聚集。这时,可取生姜1—3片,紫苏5克,绿茶或红茶3—5克加开水闷泡,调入适量蜂蜜,制成玉颜姜紫茶,趁热喝下。日常保健可每周喝1次,寒湿症状明显者一周可饮用1—2次。
夏季炎热,还需预防暑气伤身。当出现中暑、头晕、呕吐等不适时,可以尝试按揉四个穴位。
内关+曲池当出现头痛、出汗、口干三大中暑症状时,可用拇指点按内关穴(腕掌侧横纹上三横指,两筋之间)、曲池穴(屈肘,肘横纹外侧端),左右各50次。
关冲+少冲当出现头晕头痛、口渴、恶心欲呕等中暑症状时,可用指甲掐压关冲穴(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少冲穴(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按摩应有一定力度,以感到发麻胀痛为宜,30秒后换另一侧。
湿伤腰调理寒湿型腰痛正当时
中医认为,湿伤腰。生活中,寒湿型腰痛往往会因寒冷、潮湿气候而发病或加重。一般来说,寒湿型腰痛在夏季会有所缓解。因此,夏季也是调理寒湿型腰痛的最佳时候。
酸重灼热型腰痛若腰部酸重疼痛、局部灼热、身体酸重,可取红豆、薏苡仁各100克,冬瓜150克煲粥温服,有助于清利湿热。
腰酸无力若腰部酸痛无力,劳累后加重,可取杜仲20克、威灵仙15克研粉拌匀,放入猪肾,加少许水上锅蒸食,能起到补肾、壮骨、强腰的作用。
饱伤脾中药茶饮开胃消食
中医讲,“大饱伤脾”。还有一种说法是:脾虚,身体就毁了一半。这体现脾胃和顺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想要养护脾胃,可适当多吃点具有健脾补虚功效的食物,如山药、红枣、莲藕等。针对脾胃虚弱出现的不适症状,可适当喝点中药茶饮。比如,爱吃淀粉类食物导致消化不良的,可选麦芽、神曲入茶;过量进食肉类、奶制品的,可选山楂入茶;饱食胀气者可选莱菔子入茶;食欲不振者可选陈皮入茶。当同时存在多种不适,可酌情搭配几种材料(每种10克),用开水冲泡3—5分钟,即可饮用。
此外,还可坚持按摩穴位。穴位可取四缝穴(第2—5指的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中央)、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处)、内关穴(腕掌侧横纹上三横指,两筋之间)等。
忧伤心四款粥汤养护心神
中医认为,过度思虑、忧伤容易导致焦虑不安、心慌失眠等。
具体来说,如果因思虑、忧伤导致失眠、心悸等不适,可取酸枣仁30克浸泡30分钟,水煎取汁,加大米100克煮粥,待粥熟时加适量白糖调味。此粥有养心安神、生津敛汗的功效。
如果有心烦不安、泄泻等不适,可取小麦50克、桂圆肉15克、粳米100克、红枣5枚,一起熬煮成粥,起锅时加适量白糖,每日喝2—3次。
如果有虚烦不安、健忘失眠等不适,可取合欢15克,浸泡5—10分钟,加水煎煮取汁,加入大米100克,一起煮粥,最后加糖调味即可。
如果有心慌神疲、心烦少眠、手足心热等不适,可将猪肘250克炖至半熟,加太子参50克、乌骨鸡1只同炖,随餐食用,有助于养阴安神、清热除烦。
怒伤肝清、静是夏季养肝主旋律
中医认为,“大怒气逆伤肝”。生活中,相较于健康人群,糖尿病人、抑郁症患者、失眠患者、中风患者等更易情绪失控。这些人除了坚持治疗疾病外,还应及时养肝。
日常容易生气的人,可取金银花15克先煎,滤出汤液,与山楂30克、鲜藕60克、大米250克一同煮粥食用,可起到清热平肝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夏季天气炎热,很容易扰乱人的心神,从而出现一点就“炸”的情况,因此清、静是夏季养肝主旋律。首先,要做到清热养阴、健脾祛湿。日常宜多吃有清热生津功效的食物,如冬瓜、丝瓜、薏苡仁、赤小豆等。平时还可喝点芦根粥。取鲜芦根50克(干品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芦根洗净切段,加适量水煮沸,改小火煮25分钟,去渣留汁,用其煮粥即可。其次,精神调养方面要做到“静”,尽量睡好子午觉,保持心态平和。
寒伤肺夏季养肺先排寒气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容易受寒邪侵袭。此外,天热时人们易贪凉饮冷,以致内生寒湿,从而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与此同时,盛夏也是排除寒气的最佳时节。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便可将寒邪赶出体外。
适度运动夏季也应适当运动,老年人可选择慢跑、爬山、踢毽、练八段锦等。时间最好选择清晨和傍晚较凉爽的时候,建议在室外进行。
按摩肺俞穴该穴位于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每晚临睡前,坐在椅子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吸气时,双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背部肺俞穴数十下,同时抬手用手掌从两侧背部自下至上轻拍,持续10分钟。
热水疗法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每天两三次,每次10分钟。
食疗养肺早、晚餐可以喝点甜杏仁粥,该粥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据《北京青年报》
你知道吗?人体一旦保持某种姿势,并维持一定的时间,就能起到治疗疾病及养生保健的作用。脚尖走路防痔疮每天早晚各走2000米左右,走路时,双脚抬起脚后跟,用脚尖走路。这样练习,既有利于提肛收腹,又使肛门静脉瘀血难以形成。既防治了痔疮,又可防止脱
早起花间走 颐养心神夏季,气温升高,人们汗液排量加大,室外活动减少,老年人和经常久坐的白领一族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症状。如何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进而预防心血管疾患的发生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养生专家张明主任医师介绍说,夏季
苏荣扎布苏荣扎布,蒙古族,1929年出生,内蒙古医学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为首届国医大师。“八戒”安心苏荣扎布认为元气为生命之本。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会气阻伤身。人应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健康问题也愈发严重。因此,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至关重要。下面介绍一些老年人的保健知识和方法,供老年朋友参考。饮食保健:老年人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注意营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机体会随着代谢以及自然等多方面因素出现衰退。此时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日常调节,很可能导致身体健康受损。那么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养生?1、多注意补充水分尤其是处于北方气候比较干燥的
每当提到养生,许多人都琢磨过怎么补身体。其实补身体不一定要用什么名贵秘方,香港医务通告诉大家日常只要注意好下面这8点事项,就是最好的养生方式。1.不能缺早餐:这是更快燃烧脂肪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早餐在饮食计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处于睡眠
“姐妹,我今年都55岁了,你说我是不是老了,你从我脸上能看出老吗?”“脸上倒是看不出,但是我看你肚子上的赘肉越来越多了,是不是平时很少运动?”“谁说的?我天天晚上去跳广场舞,可是就奇了怪了,遮肚子上的肉就是减不下去。”“那你可以学学我,把身
日常保健最忌追求“多多益善”。下面三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养生“过犹不及”的道理。多打一圈太极拳导致心慌气短86岁的李先生身体一向很好,每天坚持打两圈太极拳。可是,最近他总感觉心慌、气短、腿没劲儿。做了心电图等检查,没发现心衰等问题。原来不久前
今天看似平平无奇,但实在是一个跟我们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世界节日——世界保健日!这个节日的设立旨在提高全世界人对保健领域的认识,推广和普及有关健康的知识。养生意识和举措已经很是常见了,而且,现在愈发受到大家的追求,大家已经不是只想活着了,更是
我今年83岁,身体硬朗,能跑能跳。熟悉我的人都知道,退休前后的一段时间,我的身体状况非常差,一年要去医院五六次。后来,我看了很多养生方面的书籍,也借鉴了很多实用的养生方法,自创了“三结合”保健法。多年坚持下来,我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健康。动
中医认为,饮食、情绪、气候及一些生活习惯,可在无形中损伤脏腑和形体,合称为“七伤”。“七伤”是如何伤身的?又该如何自我调理?名中医们分享了一套“七伤”疗愈指南,内容实用,方法简单,大家可参照指南对症进行调理。指导专家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大科行
1、发常梳2、目常运3、齿常叩,4、津常漱、5、耳常鼓 6、脚常搓、7、头常摇、8、腰常摆,9、腹常揉、10、摄谷道(提肛运动)
现代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养生在此背景之下开始被人们更加地重视。养生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要想健康养生,应牢记这4个养生原则!1、饮食原则养生分为内在养生和外在养生,内在养生其实说的就是饮食方面的调养。只有吃
来源:北京晚报今日入伏,今年三伏天持续至8月24日,三伏天这些禁忌不能犯?入伏第1天,这份健康养生小贴士请收下!实习记者 高悦 美编 关印
【健康养生的十要十忌】头要常梳、面要常擦、目要常转、耳要常揉、齿要常叩、津要常咽、腹要常摩、腰要常动、足要常搓、性要常动。 忌晨裸头、忌湿地久坐、忌汗出扇风、忌冷着汗衣、忌憋尿便、忌烫澡、忌蹲便、忌独脚穿裤、忌头部急转、忌熬夜不眠。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