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5:02:59 | 浏览:88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望,但现实却是年纪越大,机体的抗病能力越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至。
尤其是到了40岁,也进入了“生命高危期”,各种疾病都伺机而动,三高、骨质疏松、肿瘤等风险逐渐增加。
不过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所面临的“健康炸弹”也是不同的,该如何安全避开,享高寿之乐呢?
1
女性,40岁后提升代谢率
新陈代谢,就像是时刻运转的汽车发动机,帮助人体合成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并在这个过程中储存与释放能量。它可以说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
但进入40岁以后,女性由于雌激素分泌量下降,新陈代谢能力也随之大幅下降。英国有一项研究发现,中年男子的新陈代谢速度比同龄女性快20%~30%。
代谢率低,相当于整个机体的运行速度减慢了,会多方面影响健康:
①食物消化受影响,胃肠疾病更高发;
②体内的脂肪不易被消化,更容易导致肥胖、脂肪肝、三高等疾病;
③血液循环相对缓慢,进一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维持新陈代谢的“最佳状态”
新陈代谢太快太慢都不是好事,只有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才能保证健康。在每天均衡饮食、科学运动的前提下,以下几方面也能辅助提高代谢:
①科学补充雌激素
既然代谢率降低与雌激素分泌减少有关,那科学地补充就很关键。
常吃豆类食物,如豆浆、豆腐、豆干等都可以帮助补充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它对于人体有双向调节作用,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过低,其能刺激分泌;而若水平过高,又会起到抑制作用,从而使机体雌激素处于平衡状态。
但如果女性雌激素降低过多,影响了机体正常运行甚至出现疾病时,应积极就医。
②适当多喝水
代谢反应离不开充足的水分,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排泄,从而加快新陈代谢。
正常成人每天饮水量以1500~1700ml为宜,天热、运动量大、排汗多等情况需适当增加饮水量。
③增加肌肉量
肌肉量是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之一,相同体重的人,肌肉量越多,新陈代谢就越快。
一方面,日常可适当增加力量训练,提高肌肉量。哑铃、弹力带、用腿蹬墙等都是不错的训练方式,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但需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另一方面,肌肉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因此想增肌减少肌肉流失,还要适当多吃些鸡蛋、牛奶、豆制品、鱼虾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2
男性,50岁后增强免疫力
从体质上看,男性明显强于女性,但从免疫力方面,男性却比女性略低一筹。
《英国医学杂志》的一篇研究表明,与女性相比,男性因流感入院甚至死亡的风险要高得多;而这很可能是由于女性对病毒的免疫反应比男性更强造成的。
造成免疫力差异的原因主要与染色体和激素有关——X染色体多,对细胞和DNA的保护越高;雌激素则能够刺激淋巴细胞增生,提高免疫力。
当然,除了先天的因素,后天的行为更容易击垮免疫力,像男性更容易有抽烟、喝酒、吃夜宵等不良习惯。
提升免疫力的锦囊
①三两水果+半斤蔬菜
据调查发现,很多男性每天摄入蔬果还不到推荐量的60%!而果蔬摄入量过少是全球十大死亡高危因素之一。且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因水果摄入不足造成了期望寿命损失,男性损失1.80岁,女性损失1.58岁。
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足量的摄取会促使发炎介质减少,并且强化免疫细胞,进而增强抵抗力。
而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一项针对10万余人的研究显示,每天吃160克水果(约3两)及240克蔬菜(约半斤),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3%,可能是健康长寿的最佳量。此外,还要注意多样性,选择不同颜色的蔬菜变换着吃。
②排解压力
日常生活中,男性比女性更会压抑自己的情绪。《2019年世界卫生统计》指出,2016年全球自杀死亡率,男性比女性高75%!
人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是一个整体,神经系统分泌的很多神经递质将直接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而不良的情绪会扰乱大脑功能,引起机体内环境的失调,进而降低人体的免疫抗病机能。
因此男性也要学会沟通和避免压抑自己情绪。
③疏通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核心,起着三大免疫功能:一能抵御病毒、细菌、污染物及疾病对人体的攻击;二能清除新陈代谢后的废物;三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
而按摩淋巴窝能畅通淋巴液,增强免疫力。
【做法】每天起床前,分别按摩耳后窝、锁骨上窝、腋窝、肘窝、腹股沟窝、腘窝,从上到下分别按摩一遍,以自己能承受的力量去按,每个淋巴窝按的次数没有规定。
3
50岁,护好双腿、轻松过百
人老后,不怕头发变白、皮肤松弛,就怕腿脚不灵便。
如果把身体比做一台机器,“腿”就是提供动力的马达。马达不灵了,机器便会老化、运转不良。也就是说,只有腿脚强壮、走路灵活,全身的血液才能流动得更加顺畅,各器官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很多养生专家都表示,老人每次走路速度越快、距离越长,那么他的寿命可能就越长。而年过50,若不进行保养,钙质流失严重、骨骼肌越来越少,双腿也就越来越脆弱、无力。
延缓衰老,保护双腿
①补足钙+留住钙
上了岁数之后钙流失速度会越来越快,如果不及时补充,体内的骨钙会越来越少,骨密度逐渐下降,诱发骨质疏松问题。平时每天吃个鸡蛋、一杯奶,再吃点小白菜、油麦菜等含钙高的蔬菜。
另外还要多晒太阳、多运动能增强吸收,更好地留住钙质。
②坐姿抬腿锻炼
平时运动时尽量多刺激下肢关节,增加韧带弹性,还能打通下肢的经络和气血,延缓衰老。
【做法】身体紧贴靠背,抬腿伸直膝盖,坚持肌肉紧绷状态直到酸困时放下。锻炼时两条腿依次进行锻炼,不建议双腿同时抬起。
专家建议:一天三次,一次10-15分钟,单腿练习,多次练习。
③中药泡脚方
中药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腿部衰老,对于已经发生的关节病,并出现关节疼痛、行走迟缓、僵硬不适、时有麻木无力等不适也有缓解效果。
药材:
生麻黄30克、川断30克、狗脊30克、生黄芪30克。
先用凉水浸泡中药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再放进砂锅中用大火煮开,转小火熬20分钟,药液就制作完成了。
注意:关节疾病患者泡脚时,高度要泡到膝关节附近;出现药物过敏或局部破溃者不建议使用。
4
60岁,男女都要防癌
癌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从发病率来看,40岁左右开始爬坡,到七八十岁才爬到顶峰。据不完全统计:
①61.2%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在60岁以上,且年龄越大,发生癌症的可能性越高。
②我国每天约有10000人被确诊为癌症患者,其中60岁以上的人占到了60%。
因此,60岁也被称为“癌症爆发期”!
除了要定期体检,我们还需要留心身体上的一些变化,及时发现癌症,提高生存率。
1.留意身体变化,及时发现癌症信号
①不明原因的消瘦
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如果短时间内出现消瘦,同时可能伴有食欲不振、腹胀、贫血或者低热等症状,则应考虑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淋巴癌等。
②持续疼痛、乏力
如果身体某一部位持续疼痛,且普通止痛药无效,则可能预示恶性肿瘤。如:直肠癌、卵巢癌患者可能出现腰背疼痛。
若长时间的疲倦乏力,即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则也可能是癌症的征兆,如白血病、直肠癌、胃癌等。
③顽固性全身瘙痒
有文献表明,痒与内脏恶性肿瘤关系密切,3%~47%的全身性瘙痒患者发现存在内脏肿瘤。
④位置固定、边界不清的肿块
位置固定、边界不清晰的肿块很可能是恶性肿瘤的信号,如果肿块出现在乳腺,需警惕乳腺癌;如果出现在脖子、腋下等部位,则需警惕淋巴癌。
⑤大小便性状改变
排便的性状发生改变(如大便变细、变稀);或者多年的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出现便秘、腹泻等,要警惕消化系统的肿瘤疾病。
⑥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持续性的声音嘶哑、咳嗽、食管内异物感食物吞咽困难等,需警惕咽喉部恶性肿瘤。
出现上述不适千万别拖着,尽早检查。
2.超级抗癌组合
之前于康教授在节目中有提到一个“超级抗癌组合”,即:硒元素+维生素E+β胡萝卜素。
维生素E可以阻止有害过氧化物形成;硒元素可以破坏已经形成的过氧化物;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性,对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治疗已被肯定,有助于降低肿瘤风险。三者联合,形成一个立体的防护屏障。
坚果类、芝麻、玉米等富含维生素E;芦笋、菌类、鱼、虾、贝壳类含硒较多。胡萝卜、南瓜等食物中含有β胡萝卜素,日常不妨适当食用。
(我是大医生官微)
随着全面小康时代的到来,国民的健康素质原来越高。从90后“空巢老人”到真正意义上的中老年人,都非常注重养生。但中医师提醒,普通民众要学会分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方法,切忌从众,以免错误养生损害健康。这些养生习惯会损害健康1.每天梳头100下很多
导语:现代人每天都在谈论的问题是养生,我们从一些电视节目当中也可以看到养生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开始注意自己身体的养生情况。养生这个词语的出现,其实它的意思是顾名思义的,因为所谓的养生,
每天为您送上市中医院重点专科、专家介绍、原创科普、杏林微视频、杏林微普法等优质内容。关注微信,了解医院的最新资讯,好文章要与大家分享哦!体质养生由于体质的形成与先天和后天因素有关,而遗传因素的多样性和后天因素的复杂性使得个体体质存在明显的差
现如今许多人都把养生提上了日程,越来越多的养生方法也应运而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正确地养生,而且如果触犯了“养生禁忌”,还有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养生的时候“养生禁忌”不要触碰。养生保健要规避哪些禁忌事项呢?1、 频繁的
本文来源: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冬天比较寒冷,尤其是在北方。冬至这一天在一年当中是阴气最盛的一天,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不过阴长到极限之后,也就不会无限制地去长了。冬至一阳生,冬至一方面阴气至极,同时阳气也开始生长出来了。所以冬至是一个
你知道吗?人体一旦保持某种姿势,并维持一定的时间,就能起到治疗疾病及养生保健的作用。脚尖走路防痔疮每天早晚各走2000米左右,走路时,双脚抬起脚后跟,用脚尖走路。这样练习,既有利于提肛收腹,又使肛门静脉瘀血难以形成。既防治了痔疮,又可防止脱
早起花间走 颐养心神夏季,气温升高,人们汗液排量加大,室外活动减少,老年人和经常久坐的白领一族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症状。如何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进而预防心血管疾患的发生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养生专家张明主任医师介绍说,夏季
苏荣扎布苏荣扎布,蒙古族,1929年出生,内蒙古医学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为首届国医大师。“八戒”安心苏荣扎布认为元气为生命之本。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会气阻伤身。人应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
生活中人们必须要做好养生保健工作,尤其是要注意饮食上的调理,不仅能为身体补充能量,同时也降低了患上疾病的几率。养生时间表是怎样的?1、饭后半个小时吃水果水果里面含有糖分会直接被小肠所吸收,平时所吃的肉类以及主食等混合性的食物,里面会含有大量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明天,我们即将迎来春季的第二个节气——雨水。都说雨水是春天的开篇,但此时冬天的寒意尚未散尽,气温也会大幅波动。那么雨水节气养生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在多变的气候中,老年人以及体质相对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健康问题也愈发严重。因此,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至关重要。下面介绍一些老年人的保健知识和方法,供老年朋友参考。饮食保健:老年人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注意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又到一年秋凉时,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天是季节交替时候,气温逐渐由热转寒,“阳气转衰,阴气渐隆”,自然界由春夏的生长之性,逐渐过渡到秋冬的收藏之性。秋气通于肺中医认为,秋季五行属金,肺按五行归类亦属于金,秋气与肺相应
养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议论的一件事情,很多人说早养胃,午养心,晚养百脉。反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养生这个话题是绕不开的,很多人都有自己养生的一套方式。但是我们的养生方式,真的是正确的吗?根据医生的总结,让我们知道如何早养胃,午养心,晚养百脉。1,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机体会随着代谢以及自然等多方面因素出现衰退。此时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日常调节,很可能导致身体健康受损。那么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养生?1、多注意补充水分尤其是处于北方气候比较干燥的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望,但现实却是年纪越大,机体的抗病能力越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至。尤其是到了40岁,也进入了“生命高危期”,各种疾病都伺机而动,三高、骨质疏松、肿瘤等风险逐渐增加。不过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所面临的“健康炸弹”也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