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4 19:08:12 | 浏览:1137
心态平和,心理平衡,就是最好的养生。
1
有人说,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完全取决于先天的基因。这话太过绝对,完全忽略了后天习惯的巨大威力。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任何事物都不及习惯那么神通广大。
一个人的前半生兢兢业业培养习惯,后半生踏踏实实在习惯的路上踽踽而行。
事实上,很多人天生孱弱,看上去弱不禁风,后来却能健康长寿,而很多高大威猛的人,平常没病没灾,一倒下就再也没能醒来。
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小时候身体柔弱,时常需药物陪伴,由于良好的心态,以及生活习惯,他获得了96岁的高寿,惊艳了大众。
开心过好每一天,就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有记者采访,梁簌溟先生直言不讳地说:“我的养生秘诀就是——性贵淡,气贵和,惟淡惟和,及得其养,无物不长”。
你看,平淡、平和,是不是很简单呢?
这与《道德经》的精髓不谋而合,大道至简,顺其自然。
又跟《黄帝内经》如出一辙:“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其实,“平淡,、平和”这四个字里面,蕴含着极大的人生智慧。
平淡,就是不争不抢,烦恼自然掉头远去;
平和,就是不慌不忙,快乐自然如影随形。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幸福不离不弃。
平平淡淡才是真,真诚真情真趣味,健康必然实至名归;
平平和和才是福,福气福泽福延绵,长寿必然水到渠成。
2
梁簌溟先生少年聪慧过人,尤其喜欢佛学。
19岁的时候。他立下宏图大志,终生潜心研究佛学。他的素食习惯,从1913年开始的,直到他去世,这一习惯他坚持了75年之久。
年少有为,只因志存高远。
他的生活习惯,许多知名人士都很赞同。新中国成立后,领袖接见过梁先生,当时给他的评论是:只吃素食,不饮酒;清心寡欲,自长寿。
梁漱溟的日记里,记录了他的日常生活习惯。比如,家常饭菜,才是最爱。米饭,面条,面包,粥品;各种绿色蔬菜、豆制品、乳制品、鸡蛋;饮料一般是牛奶、酸奶和清茶。
有兴致的时候,小酌一杯红酒,自有一番情调。梁老说,四季水果,五谷杂粮,都可以吃一些,根本不会挑挑捡捡。
现在很多人认为,最不能亏待的就是自己。吃就吃最好的,穿就穿最贵的,用就用最流行的,美其名曰“充分享受物质文明”。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殊不知,最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最贵的不一定愉悦自己;最流行的,不一定利于自己。
日本有位科学家,专门研究了梁先生的食谱。综合起来一看,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梁老的饮食完全可以说是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在他的食谱里,人体所必需的脂肪、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丰富全面,应有尽有。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万事成败有原因。
只要我们找到了这个“原因”,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不再是问题了。
3
“活到老,学到老,勤运动,爱思考,少吃多餐,是法宝。”这是梁老再一次跟学生们传经。
学习,必须加上实践,才能发挥作用。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根据自己的身体具体情况,合理实施相应的原则,或许才是养生最好的打开方式。
梁簌溟很喜欢庄子的观点: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什么意思呢?这其实就是“补短板”,哪里虚弱补哪里。五脏六腑“齐头并进”,达成和谐的统一,健康长寿自然顺理成章。
梁漱溟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就喜欢读书,学习是他的终生习惯。
他不仅善于活学活用,融会贯通;更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多与人交流,多跟人沟通,就不会寂寞。
喜欢读书,妙语连珠;
勤于思考,锻炼大脑;
少食多餐,胃肠平安;
热爱运动,百病不碰。
随着年龄增长,耄耋之年的梁老反倒越发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他毫不隐晦,说我健康最大的秘诀,就是运动。不论是太极、站桩、盘坐、气功,都是他动静结合,阴阳平衡的“运动”。
由于梁老早年体质瘠弱,多罹灾病,他曾经写下八个字,用来慰藉自己:“不求长生,不虚此生”。
也许是他的洒脱、大度、空灵、通透,偏偏就乐享高寿。
淡定从容,笑对人生。
我们来总结一下,梁簌溟大师的4点养生习惯:
心态平淡平和,自有满园春色;
学习坚定执着,等于保鲜自我;
饮食有节有度,总是舒适安乐;
保持经常运动,生命有趣火热。
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王国维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
1好心态。很喜欢一句话,也是我的“养生座右铭”: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国学大师”南怀爱瑾先生是个养生达人,他的第一个养生秘诀,就嗯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心态呢!他认为,内心常常处于安宁、平衡的状态,自会有祥云缭绕,春光
1第一个“特点”:幽默。有人说,幽默的基础是智慧,幽默是智慧的花朵。这话,一点也不假。“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幽默的人。他曾经写过一首打油诗,听来让人忍俊不禁,细细思量,颇有见地:“ 少要沉稳老要狂,少时不稳小流氓,老来不狂病殃
心态平和,心理平衡,就是最好的养生。1有人说,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完全取决于先天的基因。这话太过绝对,完全忽略了后天习惯的巨大威力。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任何事物都不及习惯那么神通广大。一个人的前半生兢兢业业培养习惯,后半生踏踏实实在习惯的路上
1不焦虑。“国医大师”陈可冀教授,出生于1930年,今年已经93岁了。临近期颐之年,他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言谈举止“风度翩翩”。日常生活中,他很少吃药,几乎没生过病。周边的人都非常好奇,时不时跟他请教养生秘诀,以及保健
钱穆,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他一生坎坷,桃李遍天下,著述近1600万字。同时,他还是一位长寿者,活到95岁,他的长寿秘诀包括以下7个。1.打太极拳 太极拳动中有静,身心同养,有舒展筋骨、缓解心理疲劳等效果
医学专家陈可冀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大家,也是我国中医界的泰山北斗。他是我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性传承人。受到了国内外医学同行的广泛赞誉。但是他最令人羡慕的并不是这一点,而是他的健康长寿。出生于1930年的陈可冀,今年已经93
2018年6月,著名书画家,中医学家,国学大师文怀沙在日本逝世,享年108岁,去世前文怀沙依旧神采飞扬,活跃在文坛上,曾发表《鲁迅旧诗新诠》《屈原离骚今绎》等著作,在98岁高龄时,文怀沙还获得了联合国的“杰出文化贡献奖”,当记者问起他长寿秘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史学四大家”的钱穆先生,有“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宗师”之称。追溯其家族历史,祖父37岁就病故,父亲仅活到41岁,长兄亦英年早逝。“三代不寿”的隐痛,让钱穆由衷感慨“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从此立志养生,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一生醉心于国学研究和传承,既是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也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美誉。梁漱溟少年时代体质孱弱,曾饱受病痛之苦,中年之后,他开始重视培养自己在养生方面的习惯和
(导读:19世纪末,西学和“欧化主义”的刺激,自然感染了处境相似的中国学人,而真正把“国学”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则是在西学东渐、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1902年秋,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创办《国学报》
曾仕强:整部《易经》,实际上,它只是讲了“3个字”而已。记住这3个字,你的一生不会犯大的过错,不会走过多的弯路,不会一事无成,不会抱憾终生。第一个字是:上。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一生都不要忘记,要不停地求上进。这个上进,就是往人生前进的方
2020年年初,有位“国学大师”在网络直播间横空出世,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关键还能免费为大家预测全国高考作文,坊间称其为“水镜先生”。“水镜先生”本名章檬,广东人,学历仅为大专,毕业后,一直在老家的一家眼镜厂打工。2019年的冬天,命运
台湾作家杨照在微博上说:“被问到台湾有谁能评论南怀瑾,我只能回应:‘难啊,他最近二十年在台湾几乎没有读者。’台湾知识界这点评断能力幸好还有。”香港作家廖伟棠也说:“南大师这些事,港台知识界皆知。这就是为什么大师去世一事在港台几无反响,因为我
中国曾经有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诸如王国维、章太炎、梁启超、赵元任他们都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一、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 王